查看完整版本: [-- 经济: 中国企业生存状况之忧 20060109 --]

绍兴E网论坛 -> 第四城市·城建 -> 经济: 中国企业生存状况之忧 20060109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黑白子 2006-01-10 06:52

经济: 中国企业生存状况之忧 20060109

中国企业生存状况之忧

寇庆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想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必须使中国企业发展起来。借全国科技大会召开的东风,希望大家关注一下中国本土企业的方方面面:

一是本土企业的生存状况。2005年,《中国工业报》刊登了一组文章,多角度近距离地展示了国际资本鲸吞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的一幕幕情景:一个个本来利润攀升,发展形势良好的行业翘楚,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投入外资并购的怀抱,其过程都很相似,国企开始还试图掌握控股权,但外企知道自己的“王牌”在哪儿,毫不降低谈判价码,果不其然,最后都是地方政府出面施压,“国退洋进”,外资掌握控股权之后,并未象中方设想的致力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而解散研发机构,遣散科研人员,使有的老工程师只得去卖菜,企业元气大伤,最后由合资改为独资。可谓是:“外资与官员共赢,国企并公众失色”。

哈一工,中国生产精密复杂刀具的行业领军企业,由一个好端端的处于上升态势的企业被整得处于半停产状态。而机床产业被成为机械工业的母机行业,刀具行业则被比做其牙齿。现在提倡振兴装备制造业,但刀具行业失守,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也只能是“没牙虎”[1][3]。

应该说外资的行为是理性的,减少竞争对手可以有利于占领市场,甚至使对手无还手之力。但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亟待建立外资并购的审核机制。也有人主张中国不需要自主品牌,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就行了。如果现在已经实现了世界大同,我完全同意这一主张。不幸的是现在还没有,新帝国主义者正蠢蠢欲动,中国威胁论正甚嚣尘上。如果中国真的成了“没牙的老虎”,连和平也保不住。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控制中国工业体系的局面[2]。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完全有必要保持一个有竞争力的完整的自主工业体系。维护和平需要有力量。今天,我们应该感谢毛泽东周恩来这一代人为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人民享有了五十多年和平生活。

当然,我国并不应排斥外资,但应该清醒认识到,只有中国本土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如果没有本土企业的支撑,一旦跨国公司撤离,经济繁荣就可能如泡沫般破灭。

二是本土企业的竞争环境。2005年,中国企业的另一个奇观是,一些本土企业纷纷远赴“维尔京群岛”,注册离岸公司,然后摇身一变,再以外资企业身份回国投资。以至于这个太平洋上的小岛竟在2003年对大陆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香港。这也是本土企业的无奈之举,不如此则无法得到和外企平等竞争的机会,这也说明我们的政策环境已扭曲到何等地步。因而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消除歧视本土企业的制度因素已是刻不容缓。舍此则中国企业无以强,中国科技无以强,中国无以强。

三是企业改制。发展本土企业,除了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外,还要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最近国资委官员提出国企并非要退出所有竞争性领域,有让人松口气的感觉。黑龙江省提出的2005年让90%的国企退出的目标太极端化。如果不是这么急于“国退洋进”,也不会有哈一工现在的困境。一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真正壮大之后,由民营企业并购国企也不迟。外企也不是绝对不能并吞国企,但关系到产业安全的关键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不能被外资并购,我国亟待建立政府部门和人大两个层面的外资并购监督审核机制。

四是企业文化。2005年,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些知名企业家的“出事”,这说明培育中国的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是比创立一家企业并将其壮大更难的一件事。也说明中国要持续发展,需要有文化的支撑。正是文艺复兴支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中国民营企业“寿命短”和“做不大”,以及企业壮大之后,企业家失去“尺度感”,盲目扩张等现象,都说明中国还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中国软件企业强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员工缺乏团队精神,企业稍大一点就会分出新企业,这也是小农经济的文化因素在作崇。如何将传统文化升华,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生产,适应于技术创新活动,是社会科学领域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发展本土企业,不但要从科技着手,还要从文化着眼。

五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创新是真正的企业家天生的本能。所以关注的焦点还是要放在政府如何制定全面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上,如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税收抵减,以及对购买国内设备的税收优惠等,需要通过细致的立法工作,完善有关法律规定。

参阅文章:

1、装备工业合资变局特别策划--重组并购房 中国工业报网站
http://www.cinn.cn/showsplnews.asp?id=12

2、合资变局危及产业现代化只能靠自主
作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 来源:中国工业报日期:2005-12-30
http://www.cinn.cn/show.asp?ClassID=120&id=22606

3、外资轻取精华再造哈一工几无可能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明 日期:2005-12-19
http://www.cinn.cn/show.asp?ClassID=120&id=22247


查看完整版本: [-- 经济: 中国企业生存状况之忧 20060109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32032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