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活力绍兴新引擎——迪荡新城开发建设一周年 --]

绍兴E网论坛 -> 第四城市·城建 -> 活力绍兴新引擎——迪荡新城开发建设一周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和声 2005-11-17 03:38

活力绍兴新引擎——迪荡新城开发建设一周年

  2005年11月15日,绍兴城区,绍钢厂旧址。市委书记王永昌率领这座城市的领导人出现在这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一区域,始终牵动着市委、市政府的心。

  2004年11月12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建设迪荡新城”的决定。此后,“迪荡”这一崭新的地理文化称谓,开始介入绍兴的重大政治经济场合,并成为绍兴坊间耳熟能详的一个关键词汇。

  一座崭新的城市商业地标,将崛起在这片土地上。被它所牵动的,包括了城市化、商业化等众多元素,以及一座城市崭新的基因。

  产业之缺

  在绍兴人的许多消费故事中,一个关于“绍兴人有钱但没地方花”的故事是这样说的: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跻身长三角地区16座城市前三甲的绍兴,消费却在落后之列。因为缺乏消费高档场所,不少绍兴人的钱被“捂”在口袋里,出不来。

  据称,杭州大厦、银泰百货三分之一的会员卡或贵宾卡流入绍兴。由此,我们听到了来自“天堂”的窃笑声。

  的确,一座长期以来素以制造业著称的城市,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商业的基因,前进的脚步才会迈得更加踏实快捷。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工业是城市实力的晴雨表,商业则是城市活力的标志。但有人称,商业有点对不起绍兴的GDP,已拖了绍兴城市所处地位和知名度的后腿。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4年绍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1%。这是个什么概念?2003年,上海服务业已占GDP增加值的65%左右,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总额的63.5%。

  纵观世界主要城市,无一不以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如纽约、伦敦、东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了87.7%、85%和72.7%。

  在对自身产业结构与消费落差的审视中,在与国内外各城市发展轨迹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绍兴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的改善。

  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香榭丽舍,上海的陆家嘴,这些散发着强烈的形象感召力和城市个性的商业地标,诱惑着绍兴投身新的商业领域;对于一座城市财富风云际会的梦想,拨动着绍兴激活潜在商业基因的冲动。

  但谁能承载起这一历史性的重任?解放路一带,商贸功能单一、传统,且发展空间受制,显然不是理想之地;而遵循人群的消费惯性,绍兴商业也不可能远离中心城市,新建一个商圈。

  在2004年的那段时光,在上下求索中的绍兴,酝酿着新一轮的裂变。

  城市之利

  一座近2500年城址未变的城市,在过去的数千年时光中,一直集中在环城河之内,由此也留下了无数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存。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在经济发展与古城保护的矛盾中,绍兴开始了辟地重建的历程,以走出环城河内8.3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

  2001年,《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获省政府通过,由此一个百万人口大都市的梦想,开始让绍兴人激动。时隔两年之后,《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则在激动之余,让人解读出了其中更意味深长的含义。

  一座古城,环城河内的区域,显然无法充分表现并承载绍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数事实证明,在通往城市化的道路上,应摒弃摊大饼的模式。

  国内外一些城市由于无序开发留下的后患,无疑对于绍兴有着警示意义。工厂、商业、居住等功能混杂交错,导致城市功能紊乱;由于城市土地的零星出让,致使城市整体运营、发展方向受制于开发商的“单打独斗”。

  调整产业结构,为城市注入新的商业元素,以整体连片开发的模式,打造绍兴商业新天地。抱着这一梦想,绍兴以激情洋溢的姿态挺进城市化领域的核心部位。

  但在此时,城市建设开始遭遇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实施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新政一出,使梦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绍兴在挑战中孕育新的机遇,在考验中寻求新的突破点。

  “不能坐等新的发展机会,要把宏观调控当成促进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来抓”,“迪荡新城的开发建设是近期绍兴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兴奋点和增长点,有着明显的龙头带动作用,对整个绍兴中心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11月12日,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永昌一席话,使“迪荡”这个新鲜的地理名词,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地理之便

  拂去岁月的风尘,当迪荡跃入人们的眼帘,人们失声惊讶于它的潜力。

  东至越州大桥及东环线,南至人民东路北侧,西至环城东路,北至北复线,总面积约5.78平方公里。这就是迪荡新城的规划范围。

  迪荡新城,背倚蕺山,河网密布,俯仰之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的河道水面,占5.78平方公里总面积的33.6%。

  追溯历史,一度沉寂的迪荡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水陆商埠。处在绍兴内河通往京杭大运河咽喉之地的迪荡,如今仍留有五云门、都泗门等古迹。

  历经几度演变,迪荡区域内形成了工业、仓储、居住等混杂的格局,原有的商业功能逐渐淡出。

  2001年,绍兴钢铁厂整体破产倒闭,绍钢厂几千名职工稳妥下岗分流,1000多亩建设用地收归国有,处于闲置状态。同时,绍兴化肥厂整体搬迁到袍江工业区的实施,区内4个城中村搬迁改造,均盘活了这里的土地资源。

  “在迪荡范围内,仅铁路以南就有国有土地3516.15亩。这是一块成熟的处女地。”市政府副秘书长、迪荡新城开发办主任赵定国说,大量不涉及农用地的建设用地、丰富的土地资源,这在绍兴城区二环线内绝无仅有。

  104国道北复线、环城东路都已建成,发达的公路、水路及铁路交通,只要稍作改造,就可以成为城市道路。特别是在不久的将来,绍兴至嘉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上海进入绍兴老城的桥头堡。发达的交通路网格局,更使迪荡处在时空交汇的关键点上。

  在绍兴经济版图中观察,处在绍兴大城市东进北上的连接点上的迪荡新城,其区位优势更展示了诱人的开发前景。紧紧依托古城,北接袍江、柯桥组团,南傍绍兴经济开发区,东接上虞,这些都为迪荡新城商业功能的确定和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其具备成为辐射各大组团的经济腹地的潜力。

  天时、地利、人和,一系列因素催熟了迪荡新城的开发建设。在时不我待的紧迫声中,大幕由此拉开。

  (本报记者 裘浙锋)(11月16日《绍兴日报》)

大尾鱼 2005-11-17 05:0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CCHFXY 2005-11-17 08:25
哎,一声叹息。。。。。。。。。。。。。。。。但期待中。。。。。。。。。。

独孤 2005-11-17 08:5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活力绍兴新引擎——迪荡新城开发建设一周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36157 second(s),query:6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