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漫淡古城带有宗教文化印记的路名(一) --]

绍兴E网论坛 -> 朝花夕拾 -> 漫淡古城带有宗教文化印记的路名(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师之竹 2019-05-22 15:17

漫淡古城带有宗教文化印记的路名(一)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为我们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可谓是历史遗存、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可信手拈来,下面谈下古城(指一环内老城区)带有宗教文化印记的路名。
  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的多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邃的影响,几乎渗透于各个领域。绍兴一度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亦同样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并浸润到各个方面。提到宗教,人们就会联想到“三教九流”,就会想到“混江湖的”。久而久之,“三教九流”成了贬义词。其实,“三教”,原是指儒、释、道,指各种学术流派,如果把这些与混江湖的混为一淡,有失偏颇。因工作原因,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和实地走访古城带有宗教文化钱记的路名还真不少(有的已煙灭在历史长河中)。
  先谈下与儒家文化有关的那些路名。儒教也称孔教,与佛教、道教并列称为“三教”。历来的封建统治者都想把孔子神化,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自汉代始,就有把儒家学说列为“九流”之一的说法,但真正把孔子创教说法则始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下面,将古城较有代表性带有儒教文化印记的路作简单介绍。
  按照明清的制度,凡府治、州治和县治所在地均应设学校,统称为儒学,而儒学往往是和孔庙在一起的,既是举办官学之地,又是祭祀学圣孔子的场所,故其地位亦就随之而提高,称为“学宫”了。因当年绍兴是一府二县的治所所在地,故城内有三座“学宫”。府学宫在投醪河稽山中学所在地,如今还保留着部分遗迹。这里原是监簿吴孜的宅第,吴是北宋大学者胡瑗的弟子,他捐出自己的宅第改为府(州)校舍,难能可贵。学宫北首有一条“府学弄”,今天仍在,它告诉今人:这里可曾是“府学宫”哦!西首原有一条南北向的“让贤街”,一说即是现在的新建南路的一段,也有说是另有蹊径,究竟孰对孰非,有待专家学者考证了,但“让贤街”路名称谓,老绍兴都听知道的。为何取该名称呢?因为当时学宫的地位非同一般,路经此处有“文人下轿,武人下马”的规矩,以示对孔大人这位贤人的尊重,故谓之“让贤街”了。山阴县“学宫”在今文理学院和畅堂校区处,早已废圮,学宫前有一条“柴场弄”,今尚在。相传此处弄名始于宋崇宁年间,因当这里堆放学宫所需柴薪而得名。柴场弄不长亦不宽大,且曾是绍兴名臣朱赓(绍兴人称之主胃朱阁佬)府第所在地。会稽县“学宫”在原华谊大厦后面,旧地名“斗鸡场”附近。学宫南面有一广场叫“学坛地”,绍兴人方言呕瘪叫“鹅坛地”,即现在人民路绍兴剧院所处位置。原来学宫东首有条路叫“贯珠楼”,即现在新建路渔化桥河沿口一段。西首也有一条路叫“合璧楼”,绍兴方言呕瘪为“合缽楼”了,造邮电大楼时拆除了。两条路大约是取意于“珠联璧合”吧,可惜没有璧合而在城市建设的大湖中都不复存在了,只有70以上的旧绍兴人还知道它们确实存在过。
  与儒家文化有关的地名还有一些,下篇再作赘述。欢迎各有识之士提出不同见解,但不一一与之议论,今后有机会一并商榷。

月老, 2019-05-22 17:48
绍兴没有让贤街,只有让檐街。

红色小绍兴 2019-05-22 19:02
不知在哪里?


查看完整版本: [-- 漫淡古城带有宗教文化印记的路名(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32775 second(s),query:6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