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唐诗之路》之绍兴:贺知章这位老人,绍兴人民要爱护啊! --]

绍兴E网论坛 -> 越地人文·古城 -> 《唐诗之路》之绍兴:贺知章这位老人,绍兴人民要爱护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诗词公社 2019-03-22 11:02

《唐诗之路》之绍兴:贺知章这位老人,绍兴人民要爱护啊!

[attachment=16559222]
(今西安夜景)

1275年前的正月初五,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携朝廷百官,于长安城东门设帐,为一位86岁的老者送行。临别之际,玄宗亲自赋诗赠行,百官唱和,一时轰动朝野。



这位老者的目的地是距长安城3720里之外的会稽郡。史书记载,这位老者“至乡无几”,便寿终正寝,“年八十六”。


至今,我们已无从知晓他回乡后的更多细节,但从他本人写的两首诗中,却能感知他离乡为官50年的心路历程。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其一》,便是这位老者归乡之初,触景生情,妙手偶得。短短28个字,没有老泪纵横,没有刻意雕琢,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充斥着克制的情感。


这位老者便是——贺知章。

【一】

春风又起,比以往很多年都更潮湿。


很多人都没想到,2019年的春天会来得那么晚,看着窗外连绵不断的寒雨,烟雨江南的诗意全变成了唉声叹气的失意。


太阳总归还是回来了。3月11日的太阳最贴心,瞅准了周末,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也满怀惊喜地踏上了“蓄谋已久”的唐诗之路第一站绍兴——追寻贺知章。


之所以来绍兴,不仅仅因为贺知章,还因为它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1200多年前的大唐,包括今绍兴、宁波、台州在内的2万多平方公里的浙东一代可谓是大唐诗人的“旅游集散地”,来来去去,进进出出。


[attachment=16559223]
(浙东地形图)

这里有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山并立,由西南向东北,直捣东海龙王的龙宫,拱起个舟山群岛。有山就有水。外围北接钱塘江,西靠浦阳江,东临大东海,南牵始丰溪,圈内更是镜湖、剡溪、运河、沃洲湖,东南西北,拉拉扯扯,水网密布,水运发达。有山又有水的地方便就有了平原,也就有了人烟。唐贞元元年(759年),这里由会稽郡恢复旧称越州,领会稽、山阴、诸暨、上虞、余姚、剡、永兴(萧山)七县,有户90279,有人529589口。而如今,绍兴合了会稽和山阴,剡县则分出了嵊州和新昌,各放光彩。


如此胜境,大唐诗人来到这里,不写诗就失了身份。白居易眼界高,但来了后,不仅写诗,还写散文,他的“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句子至今还在被引用。


眼界更高的还有李白,不可一世的他24岁出蜀,他说:“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便是今天的嵊州、新昌一代,目的地如此清晰,可见他还是作了足够的攻略的。李白一辈子曾四入浙江,三入越中,二登天台,对这片地方的喜爱可见一斑,甚至做梦都到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境地。


一个个大诗人都如此这般,难道只是因为这里山水风光优美吗?


显然不是。


“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这片土地同样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寓言的发生地。这里是魏晋之风大放异彩,王、谢、桓、庾等士族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有王羲之“兰亭修禊”,有谢安石“东山高卧”。这里还流传着刘阮天台采药遇仙子的传说,有大道士司马承祯隐居天台30年的真实故事,仙源道踪,扑朔迷离。这里还有国清寺、大佛寺古刹高耸,天台宗在此初创,波若学于此炽盛,俨然佛国香城。


唐人之偏爱浙东,显而易见。


据统计,有唐一代,有451位诗人曾踏上浙东土地,占《全唐诗》收录诗人总数2200余人的五分之一多。不仅如此,这451人大部分还都是唐诗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沈宋”“四杰”“王孟”“小李杜”,全都在此之列。


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纂《唐才子传》,共收录大唐才子278人,其中就有173人到过浙东。他们或壮游、宦游,或隐游、避乱,纷纷来到浙东,吟咏抒怀。无论是从诗人诗歌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浙东唐诗之路”都名副其实。

[attachment=16559224]
(绍兴仓桥直街一景)

【二】

绍兴,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名字。因为鲁迅。


两年前第一次去绍兴,也是直奔周家台门而去。从宁波到绍兴,110多公里,乘坐高铁只需要70多分钟,相当于两局高质量王者荣耀的时间。同样,自驾也只用70分钟而已。本来想着以自驾的方式饱览一下沿途的山水风光,到了高速上才发现,饱览被稀释的只剩下了一闪而过,毫无快感,于是索性就来了个杭甬高速120码大狂飙。


车过曹娥江,转常台高速,转绍诸高速,出收费站往右一拐,便看到一大片写有“东鉴湖 水陶堰”字样的水域。于是,当下便熄火停车,沿着新修的橡胶步道奔向了水边。


[attachment=16559225]
(东鉴湖水陶堰一曲)


风很大,湖水铁青,泛起波浪。远远的一艘黑色的沙船呜呜地驶向东北方,沙船消失不远处,一叶扁舟漂在水上,两个人坐在船头,打理着手中的活。湖面拐角处,一人多高的枯黄的芦苇随风倾斜,一棵被削去了“脑袋”的松树凛凛地立着,倒是多了几分诗意。


查地图发现这片水域名叫百家湖,连着公路东边的白塔洋,东西方向的河道便是著名的萧曹运河。萧曹运河属于浙东运河的一段,西起杭州萧山,东接曹娥江,再往东经上虞,到余姚,随后便可沿着余姚江到达宁波市中心三江口,进而出海。


此处之所以写着“东鉴湖”,和古代鉴湖的水域面积有关。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古代鉴湖相当宽阔。不仅如此,如果倒推7000年,如今的宁波大部分还都是海,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便是证明,任公子海钓的寓言故事也是证据。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没那么有名,但别有风味,而且信息量很大。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文献记载,贺知章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当年贺知章回老家,玄宗“诏赐镜湖(即鉴湖)剡川一曲”,给他做放生池。“一曲”也就是交叉拐弯处,说明当年的鉴湖大到能和东面的剡川(今曹娥江)相接,再结合贺知章门前有鉴湖,足见鉴湖之宽阔。


1200多年过去了,经过历代的围护造田,尤其南宋时期人口大量涌入,围湖更甚,“八百里”的鉴湖慢慢萎缩,最终不得不被割裂成零星散布的塘湖河洋,百家湖、白塔洋便是其中之二,当然它们也算是鉴湖的子孙后代。


【三】

匆匆别过“东鉴湖”,便驱车进绍兴市区。


一路上时不时出现的各种桥,足见水乡之名非虚。但路两边统一样式的店招,还是令人大跌眼镜。


近几年,浙江省开展的所谓“两路两侧”“四边三化”行动,本来对于环境整治大有裨益,可不知道是哪个领导理解错误,对路两边各具风格的店招动了手,搞成如今千篇一律,看似干净整洁,实无半点特色的蠢模样,简直大煞风景。每次看到这种场景,都忍不住破口大骂,更何况是来到了鲁迅的老家呢?


在导航的带领下,20多分钟便到了位于劳动路上的目的地——贺秘监祠。贺知章开元年间,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按唐时通常称呼所任官职或为官之地为名的习惯,后世通常称贺知章为贺监或贺秘监,同理的还有李翰林、杜工部、王江宁、岑嘉州等。


[attachment=16559226]
(今绍兴劳动路上的贺秘监祠)


贺秘监祠的邻居是周恩来祖居及纪念馆,南北两区,面积很大,贺秘监祠则小很多,蜷缩在街边。相比于鲁迅故居的人流如织,来参观周恩来祖居的人很少,只有零零散散的人进出,贺秘监祠更是门前冷落。


此处贺秘监祠为贺知章的行馆,后改为纪念馆,始建于唐代,宋、明经过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修在2001年。祠堂由崇贤堂、千秋楼、怀贺亭等组成,据说是绍兴市区唯一的仿唐建筑。


[attachment=16559227]
(贺秘监祠院子里的池塘)


进入正门,一个乱石堆沿的池塘占据了整个院子,池塘周边为贺知章诗歌碑刻走廊。池水是死水,透着深绿,两棵柳树分据池塘东西。久雨遇骄阳,垂下来的柳枝终于抽了牙,泛着鹅黄,让人自然地想到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儿童必读诗歌《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时节,柳树没有万条垂下的绿丝绦,正如这个时代,贺秘监祠少有访客一样。


跨过连接大门和正厅的小桥,一尊贺知章的塑像饱经风霜地立着,身后的照壁上刻有毛体的《回乡偶书其一》的诗歌,搭配很风趣。


[attachment=16559228]
(贺秘监祠正厅贺知章雕像)


大中午的来游贺秘监祠,连管理员都觉得稀奇,吃着盒饭总瞅我们。同样稀奇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游人太少,第二进院落的房门紧闭,里面的千秋楼、怀贺亭只能隔着窗户瞄上两眼,并无惊喜。


和很多名人纪念馆一样,贺秘监祠第一进房子里绕墙一周,挂满了介绍贺知章生平事迹、诗歌作品及著名朋友的牌子。


其中,在这些著名朋友中,怎么排都少不了李白。

【四】


李白和贺知章是忘年交。


贺知章比李白年长42岁。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年龄相差非常悬殊,李白42岁,贺知章84岁。

更悬殊的还有身份。李白24岁出蜀游历,42岁再来长安,仍然是一介布衣。而贺知章36岁中举,从正七品的四门博士一路向上,84岁时早已是正三品的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加之放诞豪爽的性格,贺知章早已名满天下。

当然,李白也不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简单来说就是,他少年天才,勤奋用功,读了万卷书。遍览祖国大好河山,行了万里路。一路上,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名流和文艺界人士。

李白这次来长安,还是想找点门路接近上层,他找到了贺知章。在紫极宫,李白把自己的诗献给他。贺知章看着眼前这个潇洒出尘的“年轻人”,很是满意。当他读完《蜀道难》这首诗时,更是惊呼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当即拉着李白要和他喝酒,没有酒钱,便解下腰间的金龟来换。

这次见面,改变了李白的人生。从此,他有了“谪仙人”的称号,也和贺知章成了关系尤其密切的忘年交。

在长安,经过贺知章的卖力推介,李白这个名字的曝光率和话题率越来越高,终于还是传进了皇帝的耳中。天宝元年(742年),42岁的李白应召进宫,供奉翰林,成为玄宗身边的大红人。

即使大红大紫,李白从未忘记也不敢忘记贺知章这位老友。两年后,贺知章请辞归乡,李白不仅写了应制送别诗,还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整首诗清新洒脱,写了镜湖的美景,也赞美了贺知章的书法。但李白没想到的是,刚送走贺知章不久,这位老朋友便撒手西去了。


[attachment=16559229]
(今鉴湖一曲)

【五】

很遗憾!李白并没有第一时间得知贺知章仙去的消息。

天宝五载(746年),李白因思念故人,决定南下会稽,寻访至交贺知章。半路得知贺知章早已去世的消息,李白写下了这首《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
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
却棹酒船回。
悲痛吗?一定悲痛。遗憾吗?当然遗憾。

会稽再也没有贺老了,这杯该向谁举?

世上再也没有贺老了,这酒该与谁喝?

我李白还去会稽干嘛呢?索性就调转船头回去吧。

江水悠悠,归去,归去。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第二年,李白终究还是又来到了会稽。

镜湖清波,春风不改。对酒思人,怅然有怀。《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就权当做对老友的怀念和祭奠吧。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你还记得吗?那年在长安,您第一次见到我,就说我是仙人下凡。您是什么人物啊?竟如此高看我这一介布衣,您知道当时我有多紧张吗?您喜欢喝酒,非要请我一起,还慷慨地解下金龟交换。贺老啊,这些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仿佛那场宴席还没散场。您看啊,您门前的镜湖水还是那样清澈,那荷花开得多好啊,如果能与您再次举杯对饮,该多好啊!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梦,梦醒后还能和您一起把酒言欢啊!

【六】

[attachment=16559230]
(贺秘监祠崇贤堂)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1273年过去了,贺知章的故宅到底在何处?李白知道,因为那是他当年挥泪祭奠老友的地方。而我们,却早已追寻不到那“故宅”的所在,即使春风吹了一年又一年,荷花开了一季又一季。

只有眼前这进占地1500平方米的贺秘监祠,仿佛还能诉说贺知章的过往。

贺知章是在36岁那年走进历史的。那一年是武周朝的证圣元年(695年),科举揭榜,贺知章高中进士。随后官运亨通,历经武周、中宗、睿总、玄宗四朝,直到告老还乡,86岁寿终正寝,成为唐诗史上年龄最长的大诗人。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人格魅力十足。像他这种当大官又平易近人,有真才实学又不装,善于谈笑又不油腻的人,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众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他的爱饮酒是出了名的,要不然和李白也不能那么要好。当年,他经常和李白、张旭等人一起饮酒赋诗,雅称“酒中八仙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前两句写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喝醉了酒,从来不需要代驾,自己骑起马来,晃晃悠悠像坐船一样。眼花不小心掉进水井里,还能就地睡个好觉。

如此可爱的小老头,谁能不喜欢呢?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李白终究是爱贺知章的,所以即使是忘年交、至交,依然克制着对他的喜爱。和李白不一样,老百姓对贺知章的喜欢,就放肆多了。

贺知章善长书法,正儿八经的有功力,且有个人风格。晚年居家,一些老百姓经常拿着笔纸跟着他,他兴趣来了,从不拒绝,起笔便写,一张纸上写个十来个字,大家都当宝贝世代相传。


[attachment=16559231]
(贺知章草书《孝经》局部)


可惜,贺知章的书法作品留下来的很少,仅有两件作品流传。更可惜的是,其中一件草书《孝经》真迹如今却流落日本。不幸中的万幸,另外一件摩崖石刻作品《龙瑞宫记》至今还保存在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内,可供人参观学习。

[attachment=16559232]
(绍兴宛委山景区内摩崖石刻《龙瑞宫记》


对于我,遗憾还是有的。本来计划去宛委山看《龙瑞宫记》的,但到了会稽山景区,却又嫌路远人累而作罢。现在想起来,确实不应该。


总是有太多的不应该。

不应该,春到江南,雨却下了好几个月。

不应该,鉴湖八百里,而如今却被割裂成斑。

绍兴城里,循着地图上去往鉴湖的路线,走了大半天,到达后发现如今绍兴城区的鉴湖只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两岸杨柳飘拂,水面清波荡漾,名还是那个名,水还是那汪水,只是,水边再无贺季真,再无李太白。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贺知章传》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贺知章传》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李白传》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贺知章》
竺岳兵《唐诗之路综论》
竺岳兵《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





唐诗之路下一站,
溯剡溪(今曹娥江)而上,
前往会稽、四名、天台三山交汇处的剡中
(今嵊州、新昌一带),
敬请垂注。





[attachment=16559233]
最近想多写写字,有空的时候出去走走,追寻大唐诗人的足迹,到他们生活过的城市看看,这就是我要写的《唐诗之路》。
有兴趣的可以加vx公号【诗词公社】或扫上面的曼玉码。
个人vx:han735595,一起嗨哦!

萨斯 2019-03-22 13:24
拜读

清心轩主人 2019-03-22 13:26
好帖

huitian 2019-03-22 18:43
膜拜!

闪电狗 2019-03-26 22:45
写的真好

长风破歌 2019-03-27 11:20
好文章。
纠个小错,百家湖边上被砍头的不是松树,是水杉树。

火柴天堂 2019-03-29 16:08
拜读

绍杰 2019-03-29 17:19
再来

tel91651 2019-03-31 08:43
好贴,贺秘监祠内容不够丰富,应按此贴丰富展板

樊江隐士 2019-04-02 08:31

小楼春雨 2019-04-03 10:21

wx9295 2019-04-04 09:15
写的真好!

是无等等咒 2019-05-07 16:21
好贴,拜读过又长知识了

ptfgeely 2019-11-28 13:28

古越小草 2019-12-16 18:29
多看看……

telfw70903 2020-01-05 11:44
不得不说,写的真好

牛奶浴 2020-01-10 09:45
越地文化源远流长!

tl7217123 2020-01-16 11:45
指出一处文界的错误,
九年制义务教肓中,
介绍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的乡指哪里,
就直接在"会稽″后面标注(今绍兴),
不标,
害得全国人民甚至绝大多数绍兴人,
都不知道,
贺知章原来就是绍兴人。

wx142812 2020-02-05 21:29

tel8460 2021-03-08 14:06
文旅部门要打大板。

dsk0211 2021-03-12 08:22
写得真不错。有点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去看宛委山龙瑞宫刻石,没有去鉴湖壶觞一带走一走看一看!

辛苦的朋友 2021-03-12 12:29
好文章

牛奶浴 2021-03-12 15:23
我越地真乃名士之乡!

长安疯哥 2021-04-01 11:51
委婉山那石刻根本就看不清几个字,是不是取下来了

鲁莽 2021-04-02 08:34
绍兴的文化建设是大大的落后!

ablaham 2021-04-02 11:4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醉清风111 2021-05-01 12:07
汗颜,没去过贺秘监祠

草字头 2022-01-05 09:29
tl7217123:指出一处文界的错误,
九年制义务教肓中,
介绍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的乡指哪里,
就直接在"会稽″后面标注(今绍兴),
.......(2020-01-16 11:45)

出生地越州永兴(今萧山),老年荣归后在镜湖居住。

woshimy 2022-01-11 20:47
柯桥区柯岩街道三佳村说是贺知章的归隐地

城南人士李 2022-01-17 13:09
          


查看完整版本: [-- 《唐诗之路》之绍兴:贺知章这位老人,绍兴人民要爱护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40547 second(s),query:6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