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座山与一座城 --]

绍兴E网论坛 -> 80后一代 -> 一座山与一座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鉴湖渔父 2018-12-07 14:30

一座山与一座城

                                              一座山与一座城
钱塘江南岸,古越大地上,有一座山与一座城。山是会稽山,城是绍兴城,山护着城,城连着山,一山一城,相得益彰
会稽山,因大禹治水时,在此“会计”诸候,“遂更名茅山日会稽之山”会稽山有大禹一生的足迹,他在这里治水、娶亲、计功、封禅,最后归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在会稽山脉宛委山脚下,有禹庙、禹陵、禹祠,千百年来祭祀不及。
大禹还是一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缔造者,受禅后他把“天下划为九州,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从此国家有了第一个“统一标志”或者是“神器”,国家的雏形开始形成。所以绍兴的历史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第一个王朝正是在越地会稽山建立的。
那么大禹为什么要改变原来的部族落统领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可能跟他治水的经历有关,因为面对一场滔滔洪水,需要集各部落之力来共同应对。但各个部落各自为政,影响了治水大业,所以有“禹会会稽,诛防风氏”的故事,把治水不力的防风氏杀了,行使了盟主的权力。禹传位于儿子启,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王朝体系,从此中国有了第一个有血统的王朝,一直到400多年后的夏桀暴政,被商朝取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是越国复国的练兵场和战略堡垒,夏履桥的越王峥,嵊州的竹溪村等地还留有越国金戈忱马的遗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就上会稽,祭大禹遥望南海,刻石立碑。他对这座有着英雄之气之气会稽山表达了他的敬意在大禹陵的门前,有一条山道直通香炉峰,香炉峰是周围最高的山峰,峰顶上岩石柱立,形似一只香炉,且山顶常常雨雾笼罩,烟霭缭绕,所以称为香炉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先人在山顶岩崖上建了一座观音庙,后来又扩建了一座三圣殿,就如上苍二颗晶莹的露珠滴在莲花之上,山顶顿时气象万千,神圣庄严。
我喜欢登香炉峰,吸一口空山新气,洗一日红尘纷扰。登上山巅,极目远眺,南边是崇山峻岭,蜿延千里,天地南倾,乾坤苍茫。北面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田野河流,一马平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人静静的站在山巅,似乎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山顶上,会稽山:您有多少人间故事,英雄悲壮,您是沉默的山川,您在无言的诉说。拜过菩萨,又观沧海,绍兴城静静的躺在菩萨的脚下。

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登上了府山上的越王台,越王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眼前只是府直街上满地枯黄的梧桐树叶。2500年前越王勾践,在卧龙山(府山)上筑了一座小城,并在此建了越王宫台,又在卧龙山的东面建筑了会稽古城,自隋以后,越王台一直作为府治衙门,卧龙山也改称为府山。到了南宋赵构皇帝从海上南逃到了会稽,为了匡兴宋室,“绍祚中兴”,皇帝把“绍兴”作为自己的年号,并把会稽改名为绍兴.

历史属于英雄,生活属于市民。越王台前的府横街街口,矗立着革命志士秋瑾的纪念碑,碑旁有孙中山书写的四个大字“鉴湖女侠”。与府横街十字交叉的保佑直街,游客的队伍熙熙攘攘,油煎的臭豆腐,飘香的老酒,女人的香水,孩子的戏闹都混在一起。街旁半开着的一扇小门,往里看,窄窄的走道,里头几个退休老人在小院中晒太阳,怡然自得,全然不顾身外的世界和过往的时间。
我初到绍兴的时候别人告诉我:绍兴人“各管各”的,好像谁也不关心谁似的。时间久了才知道,“各管各”其实是一种城市契约,城市中人与人之间一段合理距离,“各管各”是谦让是给予对方充分的空间。难道你能说秋瑾是“各管各”的吗,鲁迅是“各归各”的吗?
毛主席曾说过:我们都是凡人而鲁迅是圣人,鲁迅在绍兴人中好像已经不止是圣人了,有一年正月初一,我路过鲁迅广场,看到鲁迅铜像的底盘四周,立着许多烧过的香脚,大概是年三十的晚上,一群老太太在铜像下烧了香,求了告的。她们可能把鲁迅看错成了菩萨,或者认为鲁迅既然这么有名应该就是菩萨了。想起了鲁迅笔中的孔乙己: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阿Q:儿子打老子;九斤老太念叨:真正是一代不如一代;假洋鬼子,盘着一条假辩子,也要“革命”了;狂人日记:救救孩子。他们似乎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真的不在了吗?

鲁迅先生要改变国人的劣根性,王阳明先生要重启世人的良知,他们在做一件同样的事,就是改造人的思想的伟大工程。但我觉得鲁迅更像一个严格的校长,王阳明倒像是一个精神导师,他既看穿了“外假仁义之名而内行其自私自利之实”的那些“假儒生,伪道士,险恶小人”的面具,又认识到人心深处都有伟大的光芒即“良知”,无论你是世人眼中的“好人”“恶人”“伟人”“凡人”从人性的角度看“满街都是圣人”“人人皆可尧舜”。
在绍兴的日子是王阳明先生最开心的日子,“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良朋四集,道义日就,优哉游哉”。山水之间,处处是“理”,一天先生游南镇(会稽山),一友指岩石中花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颗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什么关系?先生说:你没看花时,这花与你同样是寂静的,但当你看花,看到了花的鲜艳美丽,就说明花已在你的心中盛开。我个人理解这段话既是一个哲学思辨,又是一种人生修练。先生认为:“人在世界”其实就是“心在世界”,人心具备感知世界,沟通世界的能力,人心也有指引自己,把握人生的能动性。所以我们平时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阳光,世界处处阳光;守住了一颗心,就守住了全世界。
循着先生的踪迹,去找他在绍兴讲学的几个书院,都找不到了,但我有幸读了他著名的《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碧霞池还在,但“天泉证道”中的“天泉桥”找不到了,我写了一篇《我读心学四句教》以事纪念。“阳明洞天”还在,但已是一片荒芜,可能先生要的只是一张铺床和起床仰望天宇的地方。到兰亭之西的阳明墓,正在大兴土木。

在绍兴住久了,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绍兴人,喜欢臭豆腐、绍兴老酒,喜欢走青石板、老街,喜欢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喜欢读鲁迅和阳明先生的文章,常常像个慕名而来的游客那么新鲜、惊叹。想到:人都是世间的游客,"到此一游"不算虚度此生。(喜欢鉴湖渔父的文章,请加“鉴湖渔父”公众号)

鉴湖渔父 2018-12-07 17:00
我觉得住在绍兴的人们特别有福气,城是红尘中的城,山是红尘外的山,城是热热闹闹的城,山是清清澈澈的山。

大力船长 2018-12-07 17:27
楼主,我一个朋友,大龄剩男,他不想结婚了,但是父母又催着结婚,请问该怎么追随自己内心,怎么致良知,

鉴湖渔父 2018-12-07 18:35
记得阳明先生说过人的心就如一桶水,只有静下来了,水面才会明净如镜,照见万物。所以对一个心情晃动的人来来说,什么样的观点都是多余的。我的体会是,首先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心静了才能致良知。如果你良知知了,就会追求爱情,人世间最最美好的东西,然后才是婚姻——爱情的城堡。我也被父母催过,我庆幸在爱的季节碰到了爱的人,我相信在每一个渴望真爱的人的身旁一定有一个同样渴望的人,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勇敢的心。

江东水 2018-12-08 09:46
渔父出品必然精品


查看完整版本: [-- 一座山与一座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38566 second(s),query:6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