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天墨视角.古史今说:沈鹊应之死 --]

绍兴E网论坛 -> 朝花夕拾 -> 天墨视角.古史今说:沈鹊应之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夏天墨 2018-10-08 07:33

天墨视角.古史今说:沈鹊应之死


北京最好的季节在秋天,一早起来能感觉明显的凉意。树叶在秋风中窸窣,如击筑而歌的荆轲,把生命敞亮在这天地之间,呈现出最激动人心的壮美。

9月28日,北京的秋天,是个值得永远记住的秋天。

1898年,也是在这个日子,六个热血的生命,被押到了菜市口,下午三点半处斩。

这六人分别是: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

后人称其为戊戌六君子。

从现在留下的现场照片,那年的今天,北京城是灰暗的。我知道这是照片因年代久远而褪色,但我还是愿意相信,那年的今天,北京的秋天是灰暗的。就如围观的北京民众,漠然地看着一个个头颅落地,还是不是有人扔几颗白菜,大声的叫好,表示着自己对大清的忠诚和对六君子的怨恨。毕竟这六个人,要危害他们的领袖慈禧,要颠覆他们的国家——大清。
对于这些他们要拯救的民众,谭嗣同最后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如此的无奈和绝望。

谭嗣同是被按在地下,用一把钝刀一刀一刀砍死的,一共砍了二十八刀。对于谭嗣同来说这砍在颈上的每一刀,都不如围观者的叫好声让他更痛彻心扉。

你深爱的这片土地和人民,正用这种方式迎接着你的死亡。

这六个人中唯一站着迎接死亡的是林旭,是六个人中最年轻的就义者。

其他五人被按倒的时候,林旭要求站着行刑,一刀下去,头颅落地,他的身躯还直立在这块土地上,风似乎也停止了,不忍晃动他的身躯。

这一年,林旭24岁。

林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着的是自己的爱妻——沈鹊应。

“娇妻尚在江表,莫得一面,英烈之性,必从吾死,不期酸泪如绠。”这是林纾在《剑醒录》中的记载。

任何一个能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本就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凡人。

他其实不勇敢,只是因为有爱,才不能不勇敢。他其实很平凡,只是觉得有责任,才不得不去承担。

儿女情长,家国情怀。背得是如此沉重,不得不用生命作为代价。

沈鹊应知道林旭死后,为林旭写了副挽联:“伊何人?我何人?全凭六礼结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

这个沈葆桢的孙女,林则徐的曾外孙女,同光体创始人陈衍的爱徒。没有呼天抢地,没有哀婉欲绝,用这平平常常的词语,表达了海枯石烂的决心。

只是沈鹊应不同于皇城根下的那些顺民,她知道林旭的所为,也支持林旭的所为,在她的眼里,这一片锦绣江山,正是林旭值得洒下热血的地方。

沈鹊应的《浪淘沙》写道:
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藏遗稿自千秋。
肠断招魂魂不到,云暗江头。
绣佛旧妆楼。我已君休。万千悔恨更何由。
拼却眼中无限泪,共水东流。

没有怨恨,只有相思;没有哀鸣,只有相守。

一个当时才22岁的女孩,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如此的坚贞不屈,从容面对。

死,正如林旭所预料的,已是沈鹊应的必然选择。对于现在的沈鹊应,唯有死亡,才能相守。

林旭死后,沈鹊应尝试了各种死亡的方式。

吃药、绝食。

两年后,1900年。也是在24岁的如花年华,终于和林旭“共水东流”。

沈鹊应的死,没有林旭的壮烈;沈鹊应的影响,没有林旭的巨大。只是价值是一样的,目标是共同的。都是为了这块挚爱着的土地和深爱着的人民。

碧血浇开自由花,对于两千年的帝制,或许要有更多的血才能浇开。

谨以此文纪念戊戌六君子!
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宣传,这些真正的爱国者,让每一滴血都不白流!
作于2018年9月28日。

蓝色的海洋 2018-10-08 12:43
谭嗣同和秋瑾都是有机会跑的,可是都没有跑。
他们不是政治家,但是很伟大。

tel568712 2018-10-09 13:59

山风吹来 2018-10-09 16:01
泪奔,为了这块热爱的土地,他们倒下了,但在这块他们热爱的土地却有很多愚昧的人为他们的离去喝彩,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查看完整版本: [-- 天墨视角.古史今说:沈鹊应之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32571 second(s),query:6 Gzip enabled